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连万达被强执1.3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连万达被强执1.3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些地方房价涨了很多,但为什么有些房地产公司负债还是很高?
房地产走到这两年,动辄80%的资产负债率太正常不过。没有高负债,哪来高歌猛进、世界第一?当然,房地产的预收账款都算做了负债,所以可能出现体量越大的企业负债越高的情况。
负债上升也意味着体量的扩张,撬动的是未来的盈利。这就是房企们的机会。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建立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向好基础上。
前段时间,央行报告特别提示,一些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最近,有关部门也从防范风险角度,挡住了一些大型房企海外发债的渠道,融资压力也是倍增。
而对于内地房企而言,摆在眼前的债务压力更是空前。中指院的数据显示,在目前2018-2021地产企业存续债券中,债券偿还规模逐年增加。
2018年需偿付规模为1686.1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为3116.4亿元、4416.9亿元,同比增长84.8%和41.7%,房地产企业需偿还债券规模在2021年达到5725.7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如今房地产进入寡头时代,巨头们越来越集中,投资回报率不再那么高,风险在变大。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一直在被曝抛售内地房产的李嘉诚先生,他是聪明人。他亏掉的是从房价疯狂上涨的利润,但逃离了令各方泥足深陷的囚徒困境。
而经过多年时间的沉淀,他其实还是大赚。如今的楼市情况,可能不再会有往日的野蛮生长了。
杠杆-举债经营。
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在利用杠杆进行购买土地和开发楼盘。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里,房地产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涨潮,除开正常经济活动的因素,杠杆的作用无比巨大。
只要有银行的贷款源源不断地供应房地产企业去买地,那么资金流就没问题,房地产企业在原理上永远可以负债经营。只要资金流不断,房地产企业完全可以不断借更多的钱去买地扩张。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资金流,而不是背负多少债务。当然,目前国家在转型,房住不炒是一项基本国策,所有房地产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背负巨额债务的房企将很难平安度过行业寒冬,比如最近很受关注的恒大。
作为个人而言,只要购买在一线大城市,周边配套完善,出行便利,绝对不用担心房价跌。
房地产企业拿地和房子建设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资金基本都是从银行或信托等金融机构借钱,负债则就给了银行等提供资金的企业和机构。购房者则为这些负债、利润等买单。签订房产买卖合同时,地产商只收到了首付款,当个人住房贷款到位时,地产商就能收到全部卖房资金,他再拿这钱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地产公司都是通过负债来扩张的。
显然,这需要从房价的构成来看。
房价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安装成本、规费、税收、开发商利润。
土地成本约占房价成本的40左右,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则占比更高,在50%左右,高的还可能达到60%。土地成本则包括拆迁补偿和土地出让金等。拆迁补偿是给被拆迁户的,土地出让金是政府收的。
建筑成本和安装成本比较简单,包括水泥、黄沙、钢筋、电梯、各种管道等。如果是精装修,还包括装潢成本。这一块,相对固定,都有定额,不会有太大差入,除非偷工减料等。
各种税费,也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收的都有标准,每平方米100多元,占房价的比熊不是很大,且房价越高,占比越低。税收,也是按比例征收,没有太多的可操作空间。只要不偷漏税,就不会有问题。
开发利润,就很难说了。开发得好,利润很高,开发得不好,利润很薄。从西安开发商状告自己以及北京购房户要求退款的情况来看,可操作的空间很大。不仅如此,从万科、碧桂园、恒大等一个个盈利水平很高来看,开发利润是不低的,有的仍然是暴利。
经过这么一分析,也就知道,开发企业为什么负债很多了。因为,拿地和建设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资金哪里来?当然是借钱了。这也意味着,房价上涨带来的利益被几方共同分割了,负债则就给了银行等提供资金的企业和机构。购房者则为这些负债、利润等买单。
最终的结果,就是开发商除了最初拿出点钱来之外,其他的全是银行等的钱。他们自己,则通过利润分成,转移的转移,投资其他的投资其他,享受的享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连万达被强执1.3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连万达被强执1.3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