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80吨金包铜骗200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80吨金包铜骗200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汉金凰现百亿假黄金案,是什么原因?金凰珠宝还能信任吗?
百亿假黄金属于重大案件。
一、一般人,买几十克黄金都会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不要说这么大的一笔黄金,肯定会请专业的检测机构出具报告。
问题分析:
1、需准备这么多数量的假黄金,假黄金的制造者。肯定有人授意做这么一笔数量,授意人是谁?制造者制造了这么一大笔假黄金,心中难道没有疑问吗?他到底得了多少佣金?
2、运输途中是否有掉包的情况?如果在检测前被掉包,运输人和检测机构是否串通?如果在检测后调包,那么押送人的嫌疑是最大的。
3、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是否内外勾结?嫌疑是最大的。唯一可以撇清的就是检测以后是否被调包。
4、质押物仓库保管。仓库保管是由双重制度的,且这么大一笔数量也不是单个人能够解决或搬运的。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是否团伙作案?
5、取样人是如何取样的样品?样品是否被调包,这又涉及到一连串的过程?
6、整个过程不是单个人、单独某个机构能完成的。这个过程的复杂度需要事先设计的,也需要内外串通好。
这么多疑点,有待公安机关去破解迷雾。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项有预谋的有准备的作案手段。当事人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假黄金质押,他也有可能料到终究会有曝光的一天。这样可能证据链很缺失,人也许藏得很深,也许逃之夭夭。
等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才会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作为武汉金凰珠宝,形象和商誉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股价下跌是确凿无疑,短期内销量下降也是必然的。质疑肯定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作为给消费者的珠宝,应该讲不会有假,如假的话,很容易被发现的,可能早就曝光了。
大家以为如何呢?
百亿假黄金案震惊社会,很多人最好奇的是,那些被骗的机构,为什么不去验货后才给钱,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1、为什么不质押给银行?
博源矿业在2016年5月出现过黄金造假,当时潼关信合因一笔约2000万元的黄金质押贷款逾期而联系借款人张青民,但张青民一直未接电话。由于催款无果,潼关信合决定处置质押黄金,在处置过程中发现黄金掺假,遂将此事层层上报。随着陕西金融机构随后的自身盘查以及公安机关的侦查,潼关信合发现更多的质押用假黄金,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这些掺假黄金外观上和真黄金无二,很难鉴别,制假手法十分专业。自此之后,银行其实对实物黄金的质押和鉴定都加强了防范,尤其是这种大额度的质押和融资,实际上很难实现“以假乱真”,金凰珠宝如果质押给银行,很容易会失败。
2、信托机构为什么不去检验?
金凰珠宝通过信托机构设立产品,同时拉上保险公司,即通过质押实物黄金和保险公司承保的方式,设置了“双保险”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保险人交付给受益人的标的黄金应经过双方认可的具有黄金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如质量和重量不符合保险单约定,即视同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保险的双背书,信托机构没有自己亲自检验,直接接收了这批“黄金”。
3、为什么湖北地区的信托机构没上当?
从目前的汇总数据看,踩雷的只有民生信托、东莞信托、安信信托、四川信托、长安信托,并没有出现湖北当地的信托公司,金凰珠宝为什么舍近求远?经过两天的了解,我发现湖北当地机构对金凰珠宝印象并不好,甚至访间就有传闻金凰珠宝的实控人贾志宏就没有这么多黄金。要知道现今金融业竞争激烈,银行分行、各部之间都还抢生意,根本就轮不到信托,一家金融机构做不了的事,可以找个通道换个法子做了,大家都不是傻子,谁会把这么大的业务拱手相让呢?说简单点,湖北地区的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在出事前就已经把金凰珠宝拉入警示名单中。
4、金凰珠宝能不能信任?
金凰珠宝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可以查找到它的经营情况,从公开信息显示,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87.51%、87.14%和76.36%。属于超高负债经营的公司,结合市值是936万美元,每股净资产86.48美元,但每股股价爆雷后是0.85美元,爆雷前1.1150美元来看,作为价值投资的发源地美国,怎么会有净资产奇高而股价奇低的股票?所以在资本市场上,连美国的投资者也不信任这家中国上市公司。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凰珠宝基本上是一家信用不佳的公司。
总结:
这一次百亿假黄金大案,信托机构的漏洞让金风珠宝诈骗成功出现连锁爆雷,率先倒下的是四川信托。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黄金,大家不必过度担心是假黄金,因为金凤珠宝的假黄金大部分都是质押给信托机构,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吨金包铜骗200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80吨金包铜骗200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